当前位置当代名家
当代名家
吴俊达
吴俊达
号大朋,1953年3月生于江苏宜兴。擅长写意花鸟画,自创焦墨重彩画法。现为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,国家一级美术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吴冠中艺术馆执行馆长。
美术评论家文章

焦墨重彩   书写华章

——吴俊达的花鸟画

马鸿增

我认识吴俊达已将近三十年了。他为人低调,默默耕耘,淡于名利,作品面世不多,直到最近我才看到他的系列花鸟画。品读之后,颇有出乎意外之感。

吴俊达的花鸟画,可以说是完整意义上的写意花鸟画,不仅传统深厚,而且自出新意,独具一格。苍厚而灵动,奇拙而平正,用焦墨而不入怪,施重彩而不流俗,大刀阔斧,随意天成,书写出天人合一、物我交融的生命诗章。此种品格,既传统又现代,既熟悉又陌生,因而既具审美视觉张力,也富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。当今号称写意画家者何止万千,但真正得到"写意"三昧的人并不多。有人误以为笔墨粗简便是写意,又有一味临仿前人而自诩得古意者。我之所以说吴俊达的画是完整意义上的写意,是因为他既深悟写意精神的人文内涵与真情流泻的本质,又探索出了个性化的写意笔墨色彩结构形态。

文人写意画的倡导者苏东坡提倡"诗画本一律,天工与清新",乃是强调写意极致的自然天成境界。吴俊达生活于江苏宜兴,东坡晚年曾在宜兴讲学,并因当地"此山似蜀"而命名为蜀山,至今宜兴蜀山下尚存东坡书院。苏公又有诗云:"买田阳羡吾将老,从初只为溪山好,来往一虚舟,聊从造物游。"阳羡为宜兴别称,宜兴的自然之美打动了千年前的苏东坡,也打动着当今的吴俊达。时代不同,审美感受却依然有相通之处。也许,正是宜兴特有的厚重雄浑、秀润灵动、文采风流相互交织的美韵,陶冶出一代又一代文化名人。仅近现代便产生了徐悲鸿、钱松嵒、吴大羽、吴冠中等书画大家。

在这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吴俊达,从小就喜爱绘画,画过民间流行的吉祥花鸟画,通临过《芥子园》画谱。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期间,得到著名油画家徐明华、著名书法家尉天池的悉心指导,打下良好的色彩造型与书法基础。毕业后回家乡宜兴教中学美术,而后长期在市文化馆、美术馆工作。主观情致与客观的审美需求,促使他艺术创作兴趣回归,回到原初的中国写意花鸟画。

吴俊达痴情艺道,立定志向后便争分夺秒地钻研、磨砺,从筑基到明性,广收博取,悟古化今。为求纯正,先攻书法。广习行、楷、隶、草,尤其钟情于汉隶《石门颂》与黄庭坚的草书。他觉得这两种书体的用笔与绘画用笔特别容易沟通,能够"直从书法演画法";而黄道周的书风引来题画,则有助于画面题字与画境协调。其画法远师青藤、八大,近师吴昌硕、潘天寿、黄宾虹。他曾说:"吴昌硕直抒胸臆的书写性,潘天寿理性和科学化的章法结构,黄宾虹精妙极致的笔墨情趣,都曾打动我,使我顶礼膜拜,心摹手追。我现在画中很多东西就得益于这些画家。"显然,吴俊达是勇于继承传统而且善于撷取传统英萃的智者。

吴俊达之智,还表现在善于从自身条件出发,吸取恩师教诲的精神实质,师其心而不仿其迹。从1981年开始,他就负责接待回故乡写生的吴冠中,从此结下浓浓的师生缘。吴冠中对敏感好学的吴俊达很是赏识,为他的画室起名"破土斋",期望他"破土而出"。此后每见他画有长进,都题词勉励。1987年题"埋土壤,求成长,日暖风和催土,幼苗可望成乔木,扎根故乡"。2001年题"故乡多竹,春笋破土而出时予人欣慰与希望。吴俊达果然年年成长,已入修竹之林"。吴冠中对吴俊达影响最大的是: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,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,在艺术表现中要特别讲究形式美。在具体创作中,吴俊达并没有像老师那样多取西方现代意味的点、线、面的结构方式,而是在讲究构成的同时,十分注重书写性的笔力与意境,因而作品传统气息较浓。好在吴冠中并不强求他,在作指点时,往往对有生活气息、结构新颖的画予以肯定,对概念化、老格式的画则予以否定。总之强调有新意,鼓励他胆子还要更大些朝前走。吴俊达另一位恩师赵绪成,也是一位力倡创新者。在江苏省国画院进修的两年中,言传身教,让他受益匪浅。善于汲取符合自身本性的滋养,是吴俊达成功的重要原因。

在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三大要素俱备的时代境遇中,吴俊达以清醒的自我认识与激情的艺术创造精神,奋力探索,开拓出不同于前人与今人的艺术形态——焦墨重彩写意花鸟画。我概括其主要特征是:野而蕴逸,乱而有序,苍茫而艳丽,多样而统一。

其一,野而蕴逸。所谓野,是指作品整体意象所表现出的审美意境,有一种大自然原生态的野性、野气,苍茫厚重,灵动不息,奇趣横生,似乎未经人工雕琢,而自然产生朴拙之美,其间涌动着大自然的生命活力。取材虽是常见的梅石、荷塘、榴实、红桃、葫芦、枇杷、野鸟、游鱼、松鼠之类,而自出奇格,别有逸趣。曾有一种狭隘的观点,以为"逸品"必似倪云林、董其昌式的清疏淡秀。其实逸有清逸、沉逸、放逸种种,明清之际的龚贤早就说过,程正揆的"冰肌玉骨"与石谿的"粗服乱头",都是高格逸品。吴俊达的画,就近似于石谿的粗服乱头,我称之为"野逸"。黄宾虹得益于石谿,吴俊达得益于黄宾虹。

其二,乱而有序。整与乱,是中国画章法构成中一对重要范畴。清人笪重光认为,"繁简恰有定形,整乱因乎兴会。"画家高明与否,就在于能否将看似杂乱的局部,统一为独具美感的整体。吴俊达选择了采取大乱大整的章法,既有助于增强画面视觉张力,同时也给自己增加了如何乱而有序、乱中求整的难度。在他早些年的作品中,物象的置陈布势、笔墨线条的虚实穿插等予人的第一印象,纷繁复杂,有的稍过,但亦可见统筹协调功力不凡。近十多年的作品则更臻成熟,繁中有简,密中有疏,动中有静,实中有虚。以其艺术潜力,相信他在章法变化上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其三,苍茫而艳丽。吴俊达讲究作品的书写性,以中锋铁线、焦墨渴笔为主要语言,勾写形象,显示出苍茫厚重的金石味。复又在局部施以丹青重彩,墨色的沉着与彩色的艳丽,形成对比鲜明的节律美。由于整体气息的清幽、醇厚,使画面呈现出"绚烂之极,归于平淡"的格调。其用彩,既传承了随类赋彩、随意赋彩的传统,又运用类似西方油画点彩的笔触,星星点点,疏疏落落,时有意到笔不到之趣,丰富了传统笔墨的节奏韵律。并采用勾形填彩的方式,打破了几百年来点叶勾茎的陈式。此种表现形态,与吴昌硕潘天寿等有内在联系,又有新的变通。墨线与彩点,枯笔与润笔,骨气与水韵,诸种形式要素在他的作品中交响互动,浑然一体,既雕既琢,复归于朴。作品的现代意味也由此而生发。

其四,多样而统一。吴俊达的花鸟画形态并不单一,除了焦墨重彩之外,还有纯水墨、墨彩交融两种形式,均有娴熟灵动、淋漓劲拔之致。偶作手指画也别有风味。在焦墨重彩中,又有密体、疏体两型。密体倾向于平面构成的装饰性;疏体倾向于气韵浓醇的书卷气。而多种形态的共同点,则是多具诗性的内涵与书写性的笔墨色彩,这充分体现出他坚定不移的艺术追求。俊达明于自知,以焦墨重彩为主攻方向,三种画法中的其他两种画法,有另一层用意是"从中感受一些东西,然后再去充实焦墨重彩,使这种画法更丰富到位"。这表明他不是朝三暮四、浅尝辄止,而是一个志存高远、不断进取、以艺术为生命的真画家。

我很赞赏吴俊达保持了中国画"似与不似之间"的意象本质。在我看来,极度的写实或极度的抽象都有悖于中国画审美体系。吴俊达有时也有纠结,他曾感慨:"想在现有基础上向抽象和无象方面突破,但一直走不过去。"我以为,他"走不过去"是正常的,也是必然的。他的本性、阅历、学养决定了他的艺术观。中国画的"写意"与西方现代派的"自我表现"只是表面相似,而内在人文特质却大不一样,何必舍己之长而"走过去"?我相信,吴俊达坚持中国画写意大道,继续发挥本性真情,强化和丰富已然独立的艺术个性,必将在中国写意花鸟画领域展现出更大的拓展性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43月中旬于北京东城

当代名家
Copyright 2014 © www.jsszghxh.com All right reserved. |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版权所有
本站总访问量:        地址:南京市江东北路220号 邮箱:jsszghxh@163.com
金盏花微信平台,欢迎加入!
金泓文化微信平台,欢迎加入!
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微信平台,欢迎加入!